您好,欢迎来到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防静电装备分会!请您登录 免费注册

相关公告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李彬

电话:010-68647410

Q Q:42643984/p>

邮箱:42643984@qq.com

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28号雍和大厦B座502室

意见建议

当物品也可以上网(四)
日期:2014/9/22 访问:

 

当物品也可以上网(四)

 

译自:2014 年 FOREIGN AFFAIRS
编译: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王琰

 

英特网发展的必然性

     尽管物联网在现在的技术上是可行的,但是其应用受到了旧问题的挑战。物联网与互联网关键的区别是信息寄存于何处:在拥有自己 IP 地址的智能设备里,还是在有线连接私人联网控制器的非智能设备里。令人困惑的是,后面这种装备本身还频繁地被描述为物联网的一部分。把 IP 拓展到网络的末端,可以使创新只停留在它的边缘;把设备连接到因特网,间接造成了对它们的使用障碍。

     在使用“智能电网”这个术语的时候,其含义同样出现了相互矛盾。智能电网承诺,通过智能化地控制高峰时期的用电负荷,动态地调控价格来刺激能源效率的提升,用许多小的可再生资源供电给电网,来减少对发电厂的需求。在不那么明智、实用主义的方法中,这些功能全部将集中控制。在相互矛盾的、以因特网为中心的方法中则不会,因为它分散的特性将要考虑开发商设计节能应用程序
的市场。

     让电网联网,明显增加了网络安全问题,但是集中控制将只会放大问题。因特网的历史表明,隐藏式安全根本就行不通。以安全的名义对它们的内在运行保密的系统,一贯被证明比那些允许自身被外人检查和挑战的系统更易受到攻击。用来保护英特网通讯的开放式协议和程序,是庞大的专家团队不断开发和试验的结果。

     此外,在涉及安全的问题上,人是最通常的弱点,而不是技术。无论一个系统如何安全,也难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。集中性的控制,引来了一个在分散式系统中不存在的弱点。

     因特网的发展,极大地超出了人们的预期。因特网的很多应用驱动了其发展,让人们惊讶不已,但它们并不是任何最初计划中的组成部分。它们是开放式建筑风格的结果,总给出乎意料留有余地。同样地,今天人们看待物联网的视角,肯定也会在实践的发展面前黯然失色。但是,因特网的历史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原则,指引它以可行、强健、安全和令人鼓舞的创新方式发展。

 

 

 

 

(完)

 

 

 

 

 
 
 
 

京ICP备14006493号-1